摘要

目的分析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征,为腹膜炎的防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大连市中心医院腹透中心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发生PDAP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炎的发病率、病原菌构成及菌谱变迁、药敏结果、转归及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感染菌种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6年间共有66例患者发生91例次PDAP,腹膜炎的发病率为1次/70患者月。透出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72.53%;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菌)占60.61%,革兰氏阴性菌(G-菌)占31.82%;菌谱变迁提示G-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药敏试验提示G+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最低(0%),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73.33%);G-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36.84%。亚组分析提示G+菌组及培养阴性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G-菌组及真菌组(87.50%、88.00%比57.14%、20.00%,P=0.000),而G-菌组的病死率高于其他三组(28.57%比2.5%、0%、0%,P=0.001);透出液白细胞计数在G-菌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5220(2235.00,7700.00)比1700.00(815.00,3937.50)、478.00(122.25,2145.25)、677.00(181.00,1740.00),P=0.000]。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在G-菌组明显高于G+菌组及培养阴性组[85.19±8.76比73.99±8.87、75.30±8.94,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真菌感染是影响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1)。结论应提高本中心透出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应关注病原菌菌谱的变迁并重视G-菌感染的治疗。应结合药敏试验及本中心实际情况选择敏感抗生素,进一步提高PDAP的治愈率。

  • 出版日期2018
  • 单位大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