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7年底,日军占领浙江省省会杭州后,对于浙西杭嘉湖地区军事上采取守势,政治上亦未能建立深入基层的统治。1938—1939年,国民党军队乘机在浙西发动游击战,进展较为顺利,恢复部分县级政权与乡镇保甲。为配合游击战的进行,偏安金华永康的浙江省政府在天目山区设置浙西行署,对杭嘉湖平原加强政治与经济统御。不过,民间兴起的游击队军纪不佳、缺乏统一指挥,加之正规军对其整顿改编不力等,成为困扰国民政府高层和影响游击战深入开展的严重问题。浙西游击区的开辟,是浙江抗战之重要环节。研究浙西从沦陷区到游击区的过渡,不仅可以丰富抗战研究的地方性经验,亦可探寻沦陷区、国统区等语词中包涵的变动的、复杂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流动的军队、暗中存在的交通与物资运输渠道,各方势力或明或暗的冲突斗争与实力消长等,而这些均为战时中国的真实图景。

  • 出版日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