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状况、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针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基础性研究。收集上海市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62株,采用E—test法测定分离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MIC。PCR扩增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编码基因pbp2x、pbp2b、pbp1a,分析突变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水平的相关性。PCR扩增肺炎链球菌的murM基因,分析其突变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62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检出率为43.6%(27/62)。pbp2b基因保守序列附近的基因突变率,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100%,25/25)与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3/10)、PSSP(3/10)与PRSP(100%,27/27)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875和23.310,P均<0.01)。pbp2x基因保守序列附近及内部的基因突变率,PISP(84%,21/25)与PSSP(0)、PSSP(0)与PRSP(85.2%,23/27)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000和22.513,P均<0.01)。pbp1a基因保守序列附近及插人序列的基因突变率,PISP(68%,17/25)与PSSP(0)、PRSP(100%,27/27)与PSSP(0)、PRSP(100%,27/27)与PISP(68%,17/25)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3.22、37.000、10.211,P均<0.01)。murM基因的碱基突变率,青霉素MIC≥8 mg/L或头孢曲松MIC≥2 mg/L组(95.8%,23/24)和青霉素MIC<8 mg/L或头孢曲松MIC<2 mg/L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P=0.002 6)。结论上海市儿童医院分离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耐药现象严重。pbps基因和murM基因突变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中均发挥作用,且与抗菌药物耐药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