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8-OH-DPAT建立早泄大鼠模型方法初探

作者:郭军; 晏斌; 王福; 高庆和; 张修举; 余国今; 曾银; 邱俊峰; 耿强; 韩强
来源: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8, 24(02): 104-108.
DOI:10.13263/j.cnki.nja.2018.02.002

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8-羟基-2-(二丙基氨基)四氢萘氢溴酸盐(8-OH-DPAT)腰骶脊髓节段蛛网膜下腔囊内注射建立早泄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照1∶1随机分为2组,A组:空白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B组:模型组[将8-OH-DPAT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按0.8 mg/(kg·d),进行腰骶脊髓节段蛛网膜下腔囊内注射,持续4周]。雌性Wistar大鼠24只,摘除卵巢后,于合笼前36 h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0μg以诱导雌性大鼠发情。在第2周和第4周时,将雄性大鼠和激素诱导的雌性大鼠合笼,进行交配实验,每次30 min。观察和记录雄性大鼠的交配行为,包括骑跨潜伏期、插入潜伏期、射精潜伏期、骑跨次数、插入次数、射精次数。结果:药物干预后,B组的射精潜伏期[(502.35±46.72)s]明显低于A组[(712.35±36.77)s],骑跨潜伏期[(8.69±2.48)s]明显低于A组[(11.22±3.60)s],骑跨次数[(7.53±1.84)次]明显低于A组[(13.28±0.24)次],插入潜伏期[(12.08±1.39)s]明显低于A组[(22.33±2.45)s],射精次数[(4.26±0.89)次]明显高于A组[(2.01±0.4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插入次数[(6.45±1.89)次]与A组[(7.49±2.21)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用8-OH-DPAT腰骶脊髓节段蛛网膜下腔囊内注射,可以较好的建立早泄大鼠模型,该模型对深入研究早泄机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