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工业资源重新配置与科研技术力量的分配重组,是对中国几十年来学习并积累西方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化能力的一种检验,在中国近现代技术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抗战时期经济部矿冶研究所对后方冶金燃料的研究开发为例,探讨科技工作人员如何在资源、资金、设备、人才等多方限定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地发展出适应战时工业的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