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近岸海域脂溶性藻毒素污染状况与来源分析

作者:孙洪潇; 唐文娇; 刘超; 耿慧霞; 林卓如; 张清春; 于仁成*
来源:海洋科学, 2023, 47(03): 41-48.
DOI:10.11759/hykx20220222002

摘要

2016年以来,秦皇岛地区多次出现麻痹性贝类毒素导致的中毒事件,但对于该海域脂溶性藻毒素的污染状况仍不够了解。2020—2021年,本研究通过对秦皇岛近岸海域为期1年的现场采样调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手段检测了浓缩浮游植物和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扇贝(Chlamys farreri)3种贝类中脂溶性藻毒素的污染状况,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浮游植物样品中的潜在有毒藻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秦皇岛近海浮游植物样品和贝类中均可检出扇贝毒素-2(pectenotoxin-2,PTX2),其中2021年4—5月浓缩浮游植物样品中的PTX2毒素含量达到最高值1.36ng/L,贝类中的PTX2毒素也主要在该时段检出,4月26日3种贝类中均可检出PTX2,含量最高达到1.10μg/kg。对浮游植物样品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样品中检测到的鳍藻序列数与毒素含量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推测PTX2毒素主要来自样品中的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cuminata)和倒卵形鳍藻(D.fortii)等。综合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的脂溶性藻毒素主要为PTX2,其污染状况在春季最高,由于贝类中PTX2毒素含量很低,引发脂溶性藻毒素中毒事件的风险较小。本文调查结果可为秦皇岛近岸海域有害藻华和藻毒素的监测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