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字记录的并不一定就是汉语。汉语的历史文献中,"蔎"字记录了两个词,其一义为"草香",首见于汉代;其二义为"茶的别名",首见于唐代《茶经》,且被视为蜀西南方言词。本文认为这两个义项之间并无演变关系,并对蜀西南之所指作了重新厘清。通过考察历史文献中"蔎"的用法,发现"蔎"在明清时的重新启用是追求典雅的复古用法。从词源上讲,"蔎"可能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语借词,可与原始布朗语的*lha"叶子"联系起来。"蔎"记录的借词通过"汉字的过滤"机制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与其他同义词产生竞争,但由于其路径受限,进而体现在语言使用上受限,最终退出日常词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