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学科合作诊疗系统治疗孕妇常见躯体功能障碍症状临床研究

作者:秦峰; 肖利军; 李丽娟; 张立新; 刘婷; 孙静; 黄维维; 潘秋萍; 胡娟; 曾妍芳; 丁颖; 邹雨霞; 王盈力; 杨林芝; 陈静; 郭存玲; 韩艳菲; 苏红梅; 李洋; 李小莉; 赵斌; 王月华; 覃玉霞; 何晓燕; 王静; 吴万粉; 欧小敏; 李丹; 李霖
来源: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 14(01): 51-56.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模式的生理调控、心理调节、音乐调理(PPM)临床诊疗系统,对于治疗孕妇常见躯体功能障碍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12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等9家医疗机构的孕产妇心身健康门诊研究基地,进行产前检查时,发现有恶心、呕吐、胃胀、便秘、尿频及心悸6项常见躯体功能障碍症状的9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方式,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及对照组(n=48)。观察组受试者在孕期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PPM诊疗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受试者则仅进行孕期健康教育。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孕妇治疗前《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值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孕妇的年龄、学历、职业、产妇类型、孕龄及治疗3周后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状态构成比进行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对2组孕妇治疗3周后的6项常见躯体功能障碍症状治疗疗效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疗机构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其伦理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治疗前,2组孕妇ANS功能状态均为紊乱状态。2组孕妇的年龄、学历、职业、产妇类型及孕龄构成比比较,以及治疗前HAMA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孕妇恶心症状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分别为80.8%(21/26)、19.2%(5/26)及0,对照组孕妇分别为12.5%(3/24)、41.7%(10/24)及45.8%(11/24);观察组孕妇呕吐症状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分别为89.5%(17/19)、10.5%(2/19)及0,对照组孕妇分别为17.6%(3/17)、64.8%(11/17)及17.6%(3/17);观察组孕妇胃胀症状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分别为100.0%(13/13)、0及0,对照组孕妇分别为14.3%(1/7)、28.6%(2/7)及57.1%(4/7);观察组孕妇便秘症状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分别为100.0%(7/7)、0及0,对照组孕妇分别为0、0及100.0%(12/12);观察组孕妇尿频症状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分别为87.5%(14/16)、12.5%(2/16)及0,对照组孕妇分别为23.1%(3/13)、0及76.9%(10/13);观察组孕妇心悸症状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分别为100.0%(7/7)、0及0,对照组孕妇分别为0、0及100.0%(1/1)。观察组孕妇恶心、呕吐、胃胀、便秘、尿频、心悸6项常见躯体功能障碍症状治疗显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22、-4.351、-4.255、-4.243、-3.719、-2.646,均为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孕妇上述6项常见躯体功能障碍症状均较对照组孕妇显著改善。(3)观察组孕妇治疗后的ANS功能状态,4.4%(2/45)为紊乱状态,95.6%(43/45)为平衡状态,对照组孕妇100.0%(48/48)为紊乱状态。治疗后,2组孕妇ANS功能状态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12,P<0.001)。结论应用多学科合作模式的PPM临床诊疗系统,治疗孕妇常见躯体功能障碍症状,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