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典型灌丛群落结构特征

作者:王荣新; 马剑; 赵维俊*; 高志超; 张海枫; 向辉; 岳红琴; 刘彩霞
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2021, (08): 22-27.
DOI:10.13456/j.cnki.lykt.2020.12.22.0001

摘要

选择分布于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的甘青锦鸡儿(Caragana tangutica)、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和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等5种典型灌丛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测定,研究了5种灌丛群落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及数量特征。结果表明:5种灌丛群落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处于高海拔和中海拔的灌丛群落其灌木层优势种的平均高度在52.3~94.7 m,高度相对较小;草本层植被稀疏且低矮,平均高度在3.2~9.3 cm;高海拔苔藓层平均厚度在3.9~5.7 cm,中海拔的苔藓层平均厚度为1.3 cm。处在低海拔的灌丛群落其灌木层优势种的平均高度在148.5~180.2 m,高度相对较大;草本层平均高度亦较大,其平均高度12.1~13.7 cm,无苔藓层。灌木层的平均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均表现为吉拉柳>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金露梅>箭叶锦鸡儿。祁连山区灌丛优势种的平均地径、平均高度和平均盖度及个体平均密度等指标能很好的表征群落的结构,灌木层平均生物量与平均叶面积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