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土地的土壤盐碱化特征差异

作者:王晨晨; 孙向阳*; 李素艳; 刘源鑫; 岳宗伟; 查贵超
来源:土壤通报, 2023, 54(05): 1167-1175.
DOI:10.19336/j.cnki.trtb.2022111502

摘要

【目的】以3种利用方式(城市绿地、平原造林地、苗圃地)土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盐碱化特征的影响,以期为合理选择造林和营林类型并有效地从成因上控制土壤盐碱化趋势以及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春季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树种常见的城市绿地、平原造林地、苗圃地54个,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324个,对各土层土壤全盐含量、主要阴阳离子含量及组成、碱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对3种利用方式土地的土壤盐碱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形成原因。【结果】研究区土壤总体呈碱性,土壤pH在8.39~8.53之间,盐化和碱化程度均为中度及以下。不同利用方式土地的土壤全盐含量、离子组成及分布存在差异,城市绿地土壤盐分呈“表聚”型分布,全盐量及Cl-、Na+、Mg2+含量显著高于平原造林地和苗圃地,研究区土壤Na+变异系数最大,Ca2+变异系数最小。除Na+外,其它离子在城市绿地土壤中变异系数均高于平原造林地和苗圃地。在空间分布特征上,0~20 cm层土壤全盐量与碱化度的状况基本一致,研究区北部盐碱化程度较高,且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结论】研究区3种利用方式土地形成不同的土壤盐碱化特征。城市绿地土壤较易发生次生盐碱化,而平原造林地和苗圃地的管理措施及枯落物返还比例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盐分含量、组成及碱化程度,从而减缓次生盐碱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