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雷公藤内酯醇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7月选取SPF级健康Wistar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双氯芬酸组、雷公藤内酯醇组,每组10只。采用热杀死结核分枝杆菌诱导大鼠构建类风湿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双氯芬酸组大鼠给予10 mg/kg双氯芬酸灌胃,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给予6 mg/kg雷公藤内酯醇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4、IL-6〕表达水平;评价关节炎指数及足体积;利用Chemidraw 2010软件将雷公藤内酯醇转换成3D形式,预测其可能的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通过BLAST数据库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的功能注释和分类,得到雷公藤内酯醇的网络药理图。结果模型组、双氯芬酸组、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4、IL-6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双氯芬酸组、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4、IL-6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双氯芬酸组与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4、IL-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12、16、20天双氯芬酸组、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较模型组降低(P<0.05);双氯芬酸组与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关节炎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6、8、10、12、14、16、18、20天模型组、双氯芬酸组、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足体积较对照组增大(P<0.05);第4、6、8、10、12、14、16、20天双氯芬酸组、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足体积较模型组减小,第18天双氯芬酸组大鼠足体积较模型组减小(P<0.05);第2、4、6、8、10、12、14、16、20天双氯芬酸组与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足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8天双氯芬酸组大鼠足体积较雷公藤内酯醇组减小(P<0.05)。网络药理学研究示,6个靶点(MP2K1、ADH5、BACE1、ADK、GLO1、AKR1B1)存在基因-靶点-信号转导通路网络,9条信号转导通路与免疫和炎症相关,包括focal adhesio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oll-like receptor、Erb 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NK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Fc epsilon RI和B cell receptor信号转导通路。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可降低TNF-α、IL-4、IL-6表达水平、关节炎指数、足体积,其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MAPK和VEGF等信号转导通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