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社会学及其对科学课程改革的意蕴

作者:潘洪建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4(04): 120-131.
DOI:10.13451/j.cnki.shanxi.univ(phil.soc.).2021.04.016

摘要

传统的客观主义、实证主义、表象主义的科学知识观忽视了科学知识生产的社会过程,存在明显局限。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经历了从宏观的科学社会学到微观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发展历程。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特征体现在科学知识对象、生成过程、知识结果及其表达的社会建构上。SSK研究对科学课程改革的启示意义在于:课程目标改革需要重新审视科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课程内容改革应再现科学知识情境,彰显科学知识文化。课程实施改革要让学生在科学的社会境脉中学习科学;鼓励多元观察与探索实验;开展HPS教育、STEM教育与CERR教学。课程评价改革需要重视科学认知评价,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理论情境特征;关注科学文化评价,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文化特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