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黄土高原近现代规模最大的“回民起义”战争为切入点,结合不同地貌区合水和靖边聚湫重建的同时期侵蚀量、文献记录的人口数量和生态-社会状况,明确该事件驱动下的人地关系演变。黄土高原中南部高塬沟壑区的合水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受战争影响有所减缓,归因于人口数量锐减后当地生态的快速自然恢复;战后人口增加未显著改变当地的生态平衡,展现出较高的生态承载力和弹性。中北部丘陵沟壑区的靖边聚湫在战争持续影响下土壤侵蚀显著增强,生态植被恢复缓慢且直至“禁垦期”达到与气候间的平衡态;人口激增后侵蚀强度和生态恶化再次加剧,具有较低的生态弹性。建议高塬沟壑区内近600 mm降水量区域的当代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以开发与保护并举,而丘陵沟壑区内近400 mm降水量的区域应以保护为主、坝库系统内的土地利用为辅,并重视“空心村”大量废弃土地的水土管理和科学利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