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杨沫的《青春之歌》在出版之后广受好评,但是一年之后,郭开发表文章对其展开批评,从而引发了对《青春之歌》的大讨论。五六十年代,学者们普遍从"政治阶级"的视角来解读,从而忽视了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七八十年代,《青春之歌》开始走出文革的冷遇,研究者们又将视角投放到文本内部进行分析和讨论;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的中后期,《青春之歌》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状况,从多元化的视角给与我们更为新鲜和丰富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