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三国》批评的嬗变

作者:何晓苇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2012, (02): 16-28.
DOI:10.13674/j.cnki.32-1017/i.2012.02.003

摘要

明清《三国》批评呈现出由论事至论事析文的演变轨迹。早期的《三国》论者以史家的眼光看《三国》,认定在因事而存义上堪与正史相仿佛,其独特价值可补正史传播普遍性之不足。与此相应,《三国》评点则重在解释和阐明事中所寄寓的义理。小说观念和理论的演进,推动了《三国》评点思路的拓展,既论事又论文。经李卓吾评本发其端,至明末清初毛氏父子沉潜涵咏,全面地开掘了《三国》历史与文学的价值。毛氏父子对于《三国》文本的探求,超越了此前的形骸之论,深刻地揭示了《三国》信与奇、真与幻结合的文本特征,彰显了《三国》的典范意义在于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小说的趣味性的统一。

  • 出版日期2012
  •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