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很多北方方言,尤其是晋语有一批以"圪/骨/黑/卜"等起首的"圪"类词,其中一部分是两个音节表达一个意义,如"圪料"、"黑浪"、"卜来"等,孙景涛(2008)提出"裂变重叠"的假设可解释这一现象。但也有大量"圪"类词不符合裂变重叠的一般规则。文章以沙河话"圪"类词为主要考察对象,从语音、语义、语法三方面比较了裂变重叠式和非裂变重叠式的"圪"类词,认为后者是以前者为构词框架在"一音一义"模式的推动下发展来的,裂变重叠式的无义音节"圪"发展为了有语法意义的构形成分。跨方言的材料也佐证了这一结论。最后,文章尝试从语音学角度就不同形式的"圪"类成分组合能力的差异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