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这期组稿实现了我一直以来的想法。缘起是三年前在一次"‘80后'作家群研讨会"上,听到上海译文出版社赵武平先生的发言,赵先生运作出版了一系列国外年轻人的文学,让他很觉奇怪的是,在国外"80后"作家(我估计应该是指一些欧洲的作者)的写作中,对于人的命运、对于终极关怀的思考十分常见,他们不迎合出版社、不讨好市场,因为有公共图书馆、学院和大量基金会都能够给他们提供写作资助,这为他们的独立写作提供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