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灌丛昼夜温差对NEE的影响及其变化特征

作者:祝景彬; 贺慧丹; 张法伟; 李红琴; 李英年*; 杨永胜; 王春雨; 张光茹; 罗方林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04): 232-238.
DOI:10.13869/j.cnki.rswc.2020.04.030

摘要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昼夜温差的减小对高寒生态系统碳平衡产生的影响,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利用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高寒灌丛昼夜温差对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的影响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寒灌丛生态系统2009年、2010年、2011年NEE的逐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碳吸收的月份都是7月,分别为-263.49,-318.73,-278.47 g/(m2·月)。就全年来看,高寒灌丛生态系统2009年、2010年、2011年的NEE为-466.19,-483.65,-204.83 g/(m2·a),表现为弱的碳汇。高寒灌丛的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在一年中都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昼夜温差却有着相反的变化趋势。2009年、2010年、2011年昼夜温差的月平均最小值都出现在9月,分别为11.28,12.29,10.87℃,但NEE的月平均最小值都为7月。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5—9月的昼夜温差与NEE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高寒灌丛在生长季昼夜温差的增大有利于生态系统碳的积累,暗示在未来昼夜温差减小的条件下高寒灌丛可能会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损失。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