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青海省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特征,为本地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7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268例急性中毒患儿的年龄、居住地、毒物种类、中毒途径、就诊时间、临床表现、预后转归等资料,并探讨防范策略。结果:268例急性中毒患儿平均年龄(7.29±5.37)岁,中位年龄6岁;农村患儿188例(70.15%)多于城镇患儿80例(29.85%);四季均有发生,但春季86例(32.09%)相对多发;导致急性中毒的毒物种类较多,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药物139例(51.87%)、农药45例(16.79%)、鼠药34例(12.69%)及一氧化碳26例(9.70%)。中毒途径主要以消化道241例(89.92%)为主,其次为呼吸道26例(9.70%);中毒原因以误食/误服等无意中毒多见,青春期自残性中毒35例(46.05%),比例明显升高。患儿急性中毒后平均就诊时间(15.52±23.43)小时,中位就诊时间为8小时,农村患儿发生中毒后送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时间晚于城市患儿(t=2.352,P=0.019)。临床表现因毒物种类、剂量以及就诊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主要以消化系统112例(41.49%)和神经系统60例(22.38%)为主,其中肝功能损伤36例(13.43%),肾功能损伤26例(9.70%)。大多数患儿经洗胃、补液、血液灌流等积极正规治疗后预后较好,总有效率为94.40%,死亡5例(1.87%)。结论:青海省儿童急性中毒以幼儿期和青春期为主,经消化道误服/误食是中毒的主要途径和原因;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农牧区是预防的重点,加强健康安全宣教和对家庭药物、农药等潜在毒物的管理,对预防儿童急性中毒有重要意义;同时,需重点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止自残性中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