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内外实验研究臭壳虫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作用机制。文献检索收集臭壳虫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臭壳虫的活性成分,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臭壳虫活性成分的靶点;检索DrugBank、Gene-Cards、OMIM、TTD、PharmGKB数据库中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疾病靶点蛋白,再通过绘制韦恩图取臭壳虫活性成分靶点和非小细胞肺癌疾病靶点的交集;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蛋白互作(PPI)图,并根据Centiscape插件进行关键靶点的筛选;利用DAVID数据库对上述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对臭壳虫活性成分与其对应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取臭壳虫抗非小细胞肺癌的31种活性成分及72个潜在靶点,11个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臭壳虫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制备臭壳虫含药血清,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干预时间的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臭壳虫含药血清组、顺铂组和联合用药组(臭壳虫含药血清+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A549细胞中Bax、Bcl-2、caspase-3、CDC42、SRC、VEGF蛋白表达水平。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腺癌细胞,按平均瘤体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臭壳虫组、顺铂组、联合用药组(臭壳虫+顺铂)4组,每组12只;治疗期间隔天监测记录小鼠体质量和肿瘤的长径(a)与短径(b),计算肿瘤体积(0.52ab2),连续用药14 d后处死小鼠,收集肿瘤组织、脾脏及胸腺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和免疫器官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的组织形态,IHC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Bax、Bcl-2、caspase-3、CDC42、SRC、VEGF蛋白阳性表达情况。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臭壳虫组及联合用药组能通过调节Bax、Bcl-2、caspase-3、CDC42、SRC、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效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小鼠肺腺癌Lewis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从多方面起到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