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油菜品种与栽培措施下收获指数(HI)与籽粒产量、角果皮等不同器官成熟期干重的关系,同时分析油菜品种育成年代、株高和冬性特征对收获指数的影响,为高产、高效油菜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措施的协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近年来长江流域推广的不同育成年代、株高及冬性特征的60个油菜品种为材料,于2016—2017年分别在湖北和贵州两地开展品种大田试验;于2017—2020年在贵州碧江、思南和江口3点开展以不同播种期、肥力水平、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等栽培因子的组合试验,开展油菜栽培措施优化组合的大田试验,在油菜成熟期采样后测定各部分干重及产量,计算分析收获指数。【结果】不同油菜品种的收获指数变化差异最高达367%,不同农艺栽培措施组合使其收获指数差异达52%—117%。不同品种油菜的收获指数每增加0.1,大田籽粒产量在两个试验点分别提高305和385 kg·hm-2;不同农艺栽培措施优化后籽粒产量随油菜收获指数的提高而增加,收获指数每增加0.1则大田籽粒产量增加505—1 690kg·hm-2。不同品种和栽培措施影响下,油菜的收获指数与植株的主茎籽粒产量、分枝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栽培措施优化后油菜收获指数与角果皮干重呈正相关关系;而不同品种和栽培措施的油菜收获指数与茎秆干重没有较一致的相关性。2010年以前与2015年以后育成的油菜品种间收获指数有显著差异;株高小于170 cm的油菜品种其收获指数值相对较高,高秆品种的收获指数显著低于矮秆和中秆品种;弱冬性、半冬性和冬性油菜品种之间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结论】油菜不同品种选择和栽培因子的优化组合措施对其收获指数有显著影响,可选育较高收获指数油菜品种推广,同时通过优化组合栽培技术措施适当增加大田油菜群体收获指数,通过良种和良法的协同来提高大田油菜籽粒产量。近年在长江流域选育推广的油菜品种收获指数受其育成年代和株高影响显著,而品种间的冬性差异对油菜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铜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