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肾的评估手段与受者选择方法,分析移植效果。方法 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未开展供肾零点穿刺评估的接受ECD供肾受者为A1组,接受标准供肾(SCD)受者为A2组。2016年8月至2019年3月我院对所有器官捐献供者常规开展供肾零点穿刺评估,并将接受ECD受者为B1组,接受SCD受者为B2组。分析ECD与SCD供肾零点穿刺病理特点及ECD供肾的病变程度与利用率,供、受者体表面积(BSA)比值与ECD供肾病变程度对受者选择与匹配的影响。比较术后各组在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血肌酐值、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结果 A1、A2、B1、B2分别纳入受者108、264、306、416例。两时间段ECD供肾利用率分别为88.5%比93.3%;依据2016版Banff标准,B1组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动脉内膜纤维化增厚、小动脉内膜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急性肾小管损伤所占比高于B2组(P<0.05)。ECD供肾同一病变程度时,BSA比值<1.1组与≥1.1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血肌酐值后者低于前者,血肌酐下降幅度后者高于前者;且在供肾存在中度病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B1组血肌酐值低于A1组(P<0.05)。结论 ECD供肾质量明显劣于SCD供肾,Banff供肾判定标准是评估ECD供肾质量的有效手段。供/受者BSA比值与Banff供肾病变程度相结合,是ECD供肾-受者选择的重要方法,最终提高移植肾利用率和受者移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