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清代民间的日常生活中,因牛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保证耕牛数量维持在健康的水平线上,具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政治意义。于是民间的屠牛食牛生活习俗被来自官方的立场与声音漠视,致使今人往往存有"古人吃不吃牛"的争论。事实上,屠牛食牛生活习俗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在清代同样如此。自清末以至民国,由于制度控制力的松弛与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屠牛食牛生活习俗得以显现,印证着生活与制度间的双向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