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前列腺症状评分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俊文; 彭艳红; 冯瑰丽; 叶志超; 胡祎民; 陈月英; 史本涛; 毛向明; 李贤新; 陈泽波
来源: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5, 20(12): 851-862.
DOI:10.3969/j.issn.1009-8291.2015.12.004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可视前列腺症状评分(VPSS)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最大尿流率(Qmax)的相关性,评估VPSS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症状严重程度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门诊选取274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IPSS和VPSS评分,VPSS包括Q1(尿频)、Q2(夜尿)、Q3(尿线症状)和Q4(生活质量)4个问题,分别统计每个问题的得分及总分,并测量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和平均尿流率(Qave),运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LSD多重检验、SNK检验及Mantel-Haenszel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完成VPSS评分用时显著少于IPSS评分(84svs.187s,P<0.001),VPSS总分、Q3、Q4与Qmax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552,P<0.000 1;r=-0.633,P<0.000 1;r=-0.553,P<0.000 1);Q3、Q4与VPSS总分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16,P<0.000 1;r=0.799,P<0.000 1)。Q3的分组中,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 1);Qmax≤15mL/s的百分率明显与VPSS Q3得分呈线性递增关系。结论 VPSS与IPSS、Qmax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而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评估中,VPSS较IPSS更适合不同教育程度的患者,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及读写能力较低的患者。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