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家礼乐文明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周公制礼作乐,将天命的转移寄托于民心的维持之上,而民心的得失则在于统治者是否有"德",因此主张统治者必须明德、敬德,从而使中国摆脱神性的统治,确立了德政的传统。孔子继承周公思想中德、礼、乐等成分,又开辟出仁、礼结合的新境界,在亲亲、尊尊之外,推出贤贤的主张,进一步打破身份、阶级的天然限制,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孔子生于礼坏乐崩的时代,传统的等级与信仰逐次崩坏,功利思想、逐利本能,成为一时风尚,失去传统精神资源的支持,因而在建立新学术体系上必须找到历史、逻辑上的新依靠。于是,尧文化及尧舜故事被重作解释,排入儒家礼乐思想体系之中,成为中庸、德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