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的海防策略呈现出“以陆制海”的特点,此为清初以来朝廷与地方官员,针对水师建设与海防实践而进行多番尝试与调整的产物。在濒海傍江的江南,顺治初年出现了建设水师的热潮,以督抚为首的地方官员希望编训水师,夺取制海权,进而实现海防目标。但由于开支浩繁,水师建设遭遇阻力,不得已而做出妥协,战斗力受到了影响。在与南明水师的战斗中,清军屡次失利,以至丧失了制海权。清廷从国家利益出发,在顺治中期暂缓了江南的水师建设计划,海防重心逐渐转向岸防。顺治后期,在与郑成功的海、陆战役中,清军在海战中处于劣势,而在陆战中占有优势。基于此种军事态势,清朝的决策者坚定了以岸防为主的策略,水师的地位被边缘化,舰船修造几于停滞。江南水师的兴废映射了清初海防格局演变的历程,也体现了“以陆制海”的海防策略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