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临床治疗中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研究样本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期间于我院就诊的98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模式为分组依据,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样本量均为n=49。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指标变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糖指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血糖指标:空腹血糖(6.25±0.79)mmol/L、餐后2 h血糖(8.83±1.4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9±0.7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7.58±1.14)mmol/L、餐后2 h血糖(9.78±1.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41±0.8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13.85±3.29)U,血糖达标时间(8.94±1.86)d,低血糖发生率(6.12%)相比较,研究组的胰岛素用量(10.19±2.08)U、血糖达标时间(6.28±1.75)d、低血糖发生率(22.45%)更具优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液流变学情况:全血黏度(3.82±1.03)mPa·s、血浆黏度(1.45±0.21)mPa·s、血小板黏附率(38.89±3.3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情况:全血黏度(4.89±1.45)mPa·s、血浆黏度(1.88±0.37)mPa·s、血小板黏附率(50.21±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治疗中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稳定患者血糖情况,加快血糖代谢能力,改善患者胰岛功能,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出版日期2022
  • 单位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