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蜩”说到“蝍蟟”

作者:田启涛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 36(05): 72-76.
DOI:10.20101/j.cnki.1001-5124.202302062

摘要

“蜩”“蝉”类昆虫,因地异名、随时异种,名称众多,在这各异的名称中,有些具有明显的语音联系。“虭蟧”等名称,即今之所谓“寒蝉”,见于农历七八月份,傍晚鸣叫。其鸣声用语音描述,与“fu—lie”近似。“知了”等名称,即今之“蚱蝉”,见于农历五六月份,白天鸣叫,尤其是中午时分,鸣叫声类似“zha—”“zhi—…zhi—…”。虽然二种蝉有区别,但这些名称具有明显的同源关系。梳理这些各异的名称,可以发现语音的演变线索。蜩→蝭蟧→知了→蝍蟟,“蜩”析音造词,衍生出“蝭蟧”类名称,“舌头音”(d组)分化出“舌上音”(zh组),进而分出“舌面音”(j组)。这一语音演变路径,反映的就是不同阶段的演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