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

作者:赵文娟; 范春玲; 洪俊; 何烨; 胡熙敏; 张齐*; 熊鲲*
来源:中国医刊, 2021, 56(03): 245-249.
DOI:10.3969/j.issn.1008-1070.2021.03.004

摘要

<正>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到2050年,我国青光眼患者将达到2516万,青光眼所导致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将继续增加[1]。青光眼以视神经损伤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进行性丧失为主要病理特征,并伴有不可逆的视野缺失和视功能损害。眼压升高、局部缺血、兴奋毒性等因素是青光眼发病的主要原因,但迄今为止尚无医学手段可阻止或逆转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2]。

  • 出版日期2021
  •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中南大学; 基础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