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建立电离层层析(Computerized Ionospheric Tomography, CIT)模型反演电离层的结构,并探测和研究电离层的活动及其变化规律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其中相位平滑伪距(Carrier Phase Smoothing Pseudorange, CPSP)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是两种主要的电离层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获取方式,但这两种方法对电离层层析的性能影响,目前尚未有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有鉴于此,本文利用欧洲区域2017年9月7、8两日的GNSS数据,分别基于CPSP和PPP获取TEC进行电离层层析反演并分析比较其精度,这两种反演方法分别称为CPSP-CIT和PPP-CIT。其结果显示,CPSP-CIT与测高仪之间的RMSE均值为0.9292 1011 el/m3、PPP-CIT与测高仪之间的RMSE均值为0.6915 1011 el/m3,可看出,相较于CPSP-CIT,PPP-CIT的精度提高了25.6%。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的准确性,分别计算了CPSP-CIT、PPP-CIT与Swarm卫星数据的RMSE值,其结果显示CPSP-CIT、PPP-CIT与Swarm卫星数据之间的平均RMSE值分别为0.4774 1011 el/m3和0.4275 1011 el/m3,可看出,以Swarm卫星数据为参考,PPP-CIT的精度相较于CPSP-CIT提高了10.5%。综上所述,PPP-CIT的反演精度高于CPSP-CIT,其反演结果更趋近实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