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通过追根溯源与中西比较,廓清当今在对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文学研究中存在的种种标签和思维定式。排除现有的"学术补白""理学解会"和"鉴赏式批评"的解读方式,文章为今人看待为数众多的理学家文学作品在应有的态度和角度提供有意义的反思。文章重点讨论两个问题:理学家是否轻视文学?中国传统的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的文学阅读方式对宋代理学家的文学观念与文学作品形成了怎样的误读?文章还以对朱熹诗歌作品的解读为例,主张去除由复杂的历史过程和观念演变所制造的标签,直接进入到诗歌文本,区分开学术研究和寻找"言外之意"的个人化诗歌鉴赏,来看作为诗哲的朱熹在其一生的诗歌创作中怎样试图调和理学意识形态与个体在应接外物时经验性情感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