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1949年以来,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现代化的探索,并在部分领域取得成效。但由于当时体制所限,再加上建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是以工业化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村成为工业和城市提供粮食、生产原料及资金来源的基地。曾使得农村现代化陷入滞缓状态,并成为整个社会现代化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建国初期农村现代化所取得的进展及整体进程缓慢的状况及经验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