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粒度特征

作者:袁杰; 曹生奎; 曹广超*; 赵青林; 刁二龙; 陈真; 陈治荣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 39(02): 76-82.

摘要

[目的]对祁连山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为区域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祁连山南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进行标准化土壤样品采集,利用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75件样品,通过福克和沃德公式计算粒度参数,最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高寒草甸为粉砂—黏粒级(<63μm),混合灌丛和高山草地为砂粒级(>63μm),粒级组成上林地质地最细,高寒草甸次之,混合灌丛和高山草地土壤质地粗颗粒成分较多,有退化趋势;②平均粒径(Mz)表现为:青海云杉(6.15Ф)>祁连圆柏(5.81Ф)>高寒草甸(5.22Ф)>混合灌丛(5.07Ф)>高山草地(5.04Ф);分选系数(σ)表现为:高山草地(2.65)>高寒草甸(2.45)>混合灌丛(2.33)>青海云杉(2.17)>祁连圆柏(2.11);偏度(SK)高寒草甸(0.19)>高山草地(0.12)>混合灌丛(0.035)>青海云杉(0.032)>祁连圆柏(-0.05);峰度(KG)表现为:青海云杉(0.968)>混合灌丛(0.966)>祁连圆柏(0.929)>高寒草甸(0.887)>高山草地(0.867);③各植被类型频率曲线存在异同,其中林地和灌丛为近对称单峰态,高寒草甸和高山草地粒度频率曲线呈多峰态,说明草地类型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大,物源混杂。[结论]在自然环境影响和人类活动强度大的情况下,高寒草甸和高山草地粒径将进一步粗化,荒漠化风险程度最大,是该区相对来说亟需保育的植被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