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秦艽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学改变。方法 8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模型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Ⅱ型胶原+风寒湿刺激)、阳性药组、单味秦艽组、秦威组(秦艽-威灵仙)、秦桑组(秦艽-桑寄生)、秦防组(秦艽-防己),每组10只。采用注射Ⅱ型胶原乳剂诱导并给予风寒湿刺激制备风寒湿RA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完成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其余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踝关节NF-κB、VEGF的表达;苏木精(Hat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HE染色)观察踝关节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及病证模型组踝关节NF-κB、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 01);与风寒湿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踝关节NF-κB、VEGF表达水平均降低,中药组中以秦威组降低最明显(P <0. 01)。HE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Ⅱ型胶原组软骨组织结构严重破坏,软骨细胞排列疏松,少量软骨细胞核固缩凋亡,大量炎细胞浸润,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关节面严重破损;病证模型组在Ⅱ型胶原组病理改变基础上关节腔内存在大量纤维物渗出,滑膜细胞增生,部分滑膜细胞呈绒毛状增生突入关节腔内,关节表面粗糙;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结构破坏减少,少量炎细胞浸润,新生血管生成减少,关节面破损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平温相配的秦威组对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优于平平相配的秦桑组、平寒相配的秦防组及单味秦艽组,实验结果与中医"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基本相符。该配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其可以降低NF-κB、VEGF的表达,减轻关节破坏,减少新生血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