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代学者顾颉刚关于国族观的表述,先后出现了两种立场和观点:一是学术的,二是政治的。揆情度理,当与其所面对的历史情境不同而持有差异,因而对顾氏两种立论的解读,应当结合当时的情境和个人的心路历程转变予以把握。所谓"政治的",发生在抗战时期,顾氏出于爱国之心,为抗日救亡而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由此引发了费孝通等人的争论。实际上,费氏最初并没有准确理解顾的用意,以致发生了错读与误读,待后来明白过来,二人间的争论遂戛然而止。今日重审这段历史,不应把这场争论视作是一场纯粹的学术互动。否则,对于二十世纪中国人类学史、民族学史的理解会发生偏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