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国时期,文化出版市场涌现出大量国耻书籍,数量不下189册。作为应对民族危机的直接产物,这些书籍以唤醒国人"知耻明辱""雪耻教战"为宗旨,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编排新颖。编者既包括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又有爱国志士,具有身份多元、职业多重的特点。然而,囿于相关文献资料的缺乏,出版传播效果实难准确评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