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佛教中国化”是国际学界共同打造的关于文明互动、宗教传播、文化交流互鉴的一个研究范式,也是解读佛教与中国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把钥匙。“契理契机”本来是中国佛教界在解释“修多罗”(契经)译名时,以众生根性为基础解释教化方式差异性的理由,后来成为理解佛教中国化的内在理路。作为不同文明相遇、宗教本土化的成功案例,“佛教中国化”首先是佛教界自身的任务,需实现“佛教认同”和“中国认同”,前者是“契佛教之理”,后者有两层涵义:一则通过契合“此时”“此地”“此人”“此境”的“契中国之机”,达成佛教在中国的四化——时代化、本土化、特色化、处境化;二则顺应中国的治理体系,实现佛教与中国治道的兼容。“佛教中国化”是求同存异,但不是简单的求与中华文化之“同”,也不是简单的凸显与中华文化之“异”,而是打通同异,在保留佛教特质(契理)的同时,形成与中华文化(契机)相容、互益的中国佛教形式,因而需要完成三个任务:其一,从历史上看,来自异域的佛教,与中华文明已有的核心元素和根本特征相容和生;其二,佛教融入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功能,能进入并成为中华文明的整体构成;其三,佛教需与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保持基本同步的发展节奏。“契理契机”是佛教中国化的内在机理,也是佛教实现时代转型的基本原则。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