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在胃肠间质瘤患者辅助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行胃肠间质瘤术后辅助伊马替尼治疗的36例患者, 其中血药谷浓度低浓度组13例, 非低浓度组23例, 血药峰浓度低浓度组20例, 非低浓度组16例。线性回归分析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与临床特征相关性。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复发因素, 卡方检验分析不同血药浓度组中不良反应发生差异。结果伊马替尼血药谷浓度与体质指数(R=-0.343, P<0.05)、肌酸激酶(R=0.356, P<0.05)和性别(t=2.816, P<0.05)呈显著相关, 峰浓度与体质指数(R=-0.399, P<0.05)和肌酸激酶(R=0.355, P<0.05)呈显著相关。伊马替尼血药谷峰浓度与治疗后复发无明显相关[风险比(HR)=1.31, 95%可信区间(CI):0.03~3.45, P>0.05, HR=1.49, 95%CI:0.15~4.12, P>0.05)。血药谷浓度≥1 100 μg/L组与<1 100 μg/L组比较眶周水肿发生率更高(χ2=5.201, P<0.05)。结论伊马替尼血药浓度能够有效预测不良反应发生, 但与治疗后复发无明显相关。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肌酸激酶指标。

  • 出版日期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