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石秀》代表了施蛰存在1930年代对创作"新的路径"的成功探索。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性心理进行多方位的表现和探索,施蛰存将石秀改写成了英雄和凡人相结合的圆形人物。作品的表现手法借鉴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尤其着力刻画了石秀"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的矛盾冲突。与此同时,通过挖掘石秀的道德观念和情感结构的私人性,书写其情欲在自然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冲突,施蛰存将石秀重塑成了一个具有非理性特征的青年武士。以施蛰存为代表的现代主义,与左翼文学一起标示了1930年代新文学的成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