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寄主对白茨粗角萤叶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作者:李东红; 刘宁云; 勾文山; 马维新; 胡桂馨*
来源: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1-9.
DOI:10.16409/j.cnki.2095-039x.2023.01.030

摘要

为探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温性荒漠草原主要害虫白茨粗角萤叶甲Diorhabda rybakowi的产卵选择、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以唐古特白刺、泡泡刺和大果白刺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养虫箱恒温(27 ℃)条件下,以3种白刺饲养白茨粗角萤叶甲,观察记录白茨粗角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羽化率、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以及白茨粗角萤叶甲成虫的产卵偏好选择;同时测定了3种白刺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如下:白茨粗角萤叶甲成虫在3种白刺上的产卵量及着卵率由高到低均为唐古特白刺,泡泡刺,大果白刺。取食3种白刺植物后,白茨粗角萤叶甲均能正常完成各阶段的生长发育;饲喂唐古特白刺的白茨粗角萤叶甲幼虫发育历期最短(13.50 d),饲喂大果白刺的幼虫发育历期最长(16.70 d),同时,饲喂唐古特白刺的幼虫存活率最高,为97.78%,大果白刺上幼虫的存活率仅为10.54%。相应的,饲喂唐古特白刺后羽化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最高,大果白刺上成虫寿命和繁殖力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淀粉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白茨粗角萤叶甲蛹期、成虫寿命、孵化率和羽化率无显著相关性,而幼虫总历期与各营养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糖氮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产卵量和幼虫总存活率与各营养物质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糖氮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唐古特白刺是白茨粗角萤叶甲的最适寄主植物,其次为泡泡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