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对赤苍藤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邓丽丽; 韦霄; 熊忠臣; 史艳财*
来源: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3, 39(01): 78-85.
DOI:10.13657/j.cnki.gxkxyxb.20230329.009

摘要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药食两用植物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当年采收的赤苍藤种子为材料,探讨浸种时间(0 d、1 d、2 d、3 d、4 d、5 d)、基质含水量(70%、50%、30%)、播种深度(0 cm、1 cm、3 cm、5 cm)、光照条件(全黑、自然光)、基质(沙土、肥土、黄土、混合土)、赤霉素浸种处理及破壳处理(全破、少破、不破)下赤苍藤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特性,为其规模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浸种时间、基质含水量、播种深度、赤霉素处理均对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基质和破壳处理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P<0.05),浸种5 d、50%和30%的基质含水量、播种深度1 cm、混合土基质、5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以及全破处理的发芽率在各对比的处理中均最高。浸种时间和基质含水量对幼苗叶长和枝高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处理对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赤苍藤种子育苗时,可先浸种5 d或用5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再按1 cm深度播种于含水量30%-50%的混合土基质中,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和较优的幼苗。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