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国人与竹的心灵交契,可上溯《诗》《礼》。自东晋王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后,"君"便成了竹的别称。后世百代,竹都以君子的形象存寓在人们的心中。古代文士爱竹、咏竹、写竹,将一切美好的品德与理想的人格都赋予竹。自唐人"君子比德于竹",到宋人"其身与竹化",视竹为与自身心灵相通的君子,人与竹的精神联系已达到"物我无间"的境地。墨竹,又称"墨君",起于唐而源流未审。北宋文同(字与可)、苏轼开文人写意墨竹之先河,其写竹不止于状貌,

  • 出版日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