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七夕节令画现存最早为五代、北宋时期的《乞巧图》,至明代仇英款《汉宫乞巧图》形成母本,一般有女性、高楼、宫苑、穿针、曝衣、磨喝乐等固定的图像元素组成。这种图式在清代得到延续也发生了变化。在姚文瀚《七夕图》中,除投针乞巧外,更表现了天作婚姻、男耕女织、祈求丰收的耕织典范,以及莲(连)生贵子、君子六艺等表演性质的情节,而图中的崇楼形象和人物动作应受到了宫廷承应戏的视觉启发。《七夕图》用清代的道德教化标准、宫廷礼仪对节令习俗进行了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