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辅助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形态的临床分析与应用研究

作者:高迪; 刘定玺; 许炜; 张清*; 蒋国璋; 程晓光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 39(02): 149-153.
DOI:10.7531/j.issn.1672-9935.2024.02.008

摘要

目的 通过地图投影技术及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影像技术评估胫骨平台五柱分型下骨折形态、骨密度在临床诊疗上的价值。方法 收集自2018-08—2022-07诊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三维CT影像数据,应用Mimics 20.0软件重建健侧胫骨平台标准3D模型,对患侧骨折区域进行三维重建、复位,将复位的三维骨折模型导入3-matic软件中,在标准模型上识别骨折区域并叠加,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三维热图可视化处理。按照胫骨平台五柱分型,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区域三维图形在二维平面下各柱形态变化及骨折发生率,同时在健侧胫骨平台内外侧标记感兴趣区域,应用QCT准确获取骨密度值,对比内外侧柱骨密度值与骨折形态的相关影响。结果 胫骨平台骨折三维重建结果显示胫骨平台前内侧柱骨折19例,占比27.94%;胫骨平台前侧柱(结节区域)骨折30例,占比44.11%;胫骨平台前外侧柱骨折53例,占比77.94%;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42例,占比61.76%;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24例,占比35.29%。骨折热图结果及分布比例显示前外侧柱及后外侧柱骨折分布为40%~70%,前内侧柱及后内侧柱骨折分布为20%~30%,前侧柱骨折分布为20%~40%。根据胫骨平台健侧内外侧骨密度测量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胫骨平台内侧骨密度高于胫骨平台外侧骨密度,其中50岁以上患者骨密度区别更加明显。结论 QCT辅助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形态不仅完善了目前仅在理论上的五柱分型,同时提高了临床医师对其诊断的认识,并且指导临床手术规划,为临床制定个性化医疗提供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