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辽史·国语解》"嗌娘改"条云:"嗢娘改上音丸。地名。""上音丸"系元朝史官为"嗌"所注音,意即嗢音丸。然据《广韵》等韵书,"丸"字为胡官切,平声匣母桓韵,可以拟音为*(?)。"嗢"字则有两读,一为乌没切,入声影母没韵,音*(?);一为乌八切,入声影母黠韵,音*(?)(拟音见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下同)。"嗢"的两个读音均与"丸"字字音不合。那么,元人这一注音究竟在哪方面出了问题呢?首先,《国语解》谓"嗢娘改"源自《太祖纪》,今检《辽史·太祖纪》,太祖三年十月己巳,"西北嗢娘改部族进挽车人"。此外,《辽史·百官志》、《部族...

  • 出版日期2013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