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索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阐释种群结构构建过程和空间分布维持机制中的潜在驱动因素,进而为森林生态系统内不同种群的配置、经营与管理提供指导,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为研究对象,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设置3个面积为1hm2的重复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树木个体进行测量记录。采用成对相关函数(单变量成对相关函数g(r)和双变量成对相关函数g12(r))和标记相关函数(标记相关函数Kmm(r)、标记变异函数γm(r)和Schlather’s Im(r)函数)等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格局及种内相互作用。发现:(1)青海云杉种群径级分布连续,整体呈倒“J”形结构。(2)青海云杉整体及幼树、小树呈现出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随空间尺度的增大逐渐趋于随机分布,中树在整个观察尺度内均为随机分布模式,大树则表现为小尺度上的均匀分布和大尺度上的随机分布。(3)青海云杉大树在小尺度范围内与其他径级个体均呈现出负关联,在中尺度上呈现出正关联,中树与小树、小树与幼树在小中尺度上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逐渐转变为不相关。(4)青海云杉个体属性(胸径、树高、树冠面积)间在小中尺度上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强烈的抑制作用和显著的对称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