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3dMD?面部三维成像系统研究拔牙矫治对青少年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面部软组织三维特征的影响,为正畸矫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2019年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青少年骨性Ⅰ类患者50例,其中拔牙组25例,非拔牙组25例为对照组,应用3dMD? 收集正畸治疗前后的面部三维图像数据,通过3dMD? vultus软件测量线距、角度、体积变化,应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项测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正畸治疗后,在线距方面,拔牙组、非拔牙组前下面高变化量分别为(0.28±2.28)、(1.85±2.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P=0.031);拔牙组下颌高、颏高、唇宽变化量分别为(-0.52±2.31)、(-1.14±2.64)、(-1.33±3.62)mm,非拔牙组则分别为(1.64±2.42)、(0.93±2.51)、(1.40±2.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下颌高=-2.878,P下颌高=0.007;t颏高=-2.506,P颏高=0.017;t唇宽=-2.942,P唇宽=0.006)。在角度方面,拔牙组、非拔牙组鼻唇角变化量分别为4.91°±3.12°、1.50°±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P=0.011);拔牙组、非拔牙组颏唇角变化量分别为-0.24°±6.83°、4.8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P=0.023);拔牙组、非拔牙组唇角变化量分别为-16.80°±12.65°、-1.04°±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1,P<0.001)。在体积方面,拔牙组、非拔牙组唇部变化量分别为(-0.66±1.24)、(0.46±1.4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4,P=0.014);拔牙组、非拔牙组颏部变化量分别为(-0.16±0.94)、(0.65±0.9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6,P=0.009)。结论 (1)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患者面下1/3水平向无明显影响,但对面下1/3的垂直向影响有差异,非拔牙较拔牙矫治更易导致面部高度的增加;(2)开唇露齿的青少年患者经拔牙矫治可有效改善颏、唇部形态;(3)对于面部消瘦、颧部凸出的患者,应慎重拔牙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