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针对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Zero-P系统在术后会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问题,研发出一种新型Low-P系统。目的:对比新型Low-P与Zero-P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颈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并对内固定系统进行应力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无损颈椎C1-C7节段完整模型,基于模型有效性,建立在C4-C5节段置入Low-P型(Z型Low-P和H型Low-P)与Zero-P型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4种工况下,分析置入器械、邻近椎体髓核、纤维环与终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置入Low-P型与Zero-P型内固定器械后,H型Low-P系统活动范围大,Z型Low-P系统最大应力值较小,Zero-P型对邻近节段髓核最大应力较大,终板最大应力较小;(2)3种内固定系统对邻近节段纤维环的影响相接近;(3)Zero-P型内固定系统螺钉应力远大于Low-P系统;(4)提示相比Zero-P型内固定系统,新型Low-P系统降低了钢板和螺钉的应力值,可以降低螺钉松动、内固定系统失效等问题;Low-P型系统对于邻近椎间盘髓核的应力较小,可降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此次研究结果可为Low-P型内固定系统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