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禁武"一直是历朝历代维护集权统治的重要手段,但肇始于唐代终于清代的"武举制"也与之长期并存。在"禁武"与"武举"并行的背景下,习武人才的来源成为统治阶层不得不面对的二律背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研究了清代几个阶段的禁武令与武举制度后发现,禁武只针对未纳入官方管辖的宗教化民间武术团体,而自康熙时代起,武举人才的培养就成为官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人才主要来源于:(1)以宗室为主的宗学,(2)以八旗、汉官为主的官学,(3)以汉军旗为主的义学三大渠道。但看似公平的武举制度在这种体系之下逐渐被上层阶级和世家大族所垄断。民间武术在这一时期与官方武术相分离,二者走上了相互独立和对立的发展道路。与明代武术官方与民间互通、互哺的融合化发展不同,清代武术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发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