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万历间袁中道《游居杮录》记载了沙市新兴的戏曲声腔"楚调"。楚调并不是流行此地的青阳腔、弋阳腔或四平腔的别称,而是具有独立品格的一种戏曲"新声"。楚调广泛流传,经过清前期与秦腔、昆腔等"时调"的相互融合,至清中叶实现了与西皮调的合流,演化为皮黄声腔。楚调的名称逐步淡出,转而被称为"汉调"、"黄腔"。新的汉调成为汉剧、京剧等皮黄剧种的艺术母体。探寻楚调的源起及其早期形态,对于声腔史、剧种史及明清戏曲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